首页

女王样黄金

时间:2025-05-25 06:03:52 作者:技术赋能 “人机双师”助力乡村学子共享优质教育 浏览量:39758

  中新网5月23日电(张子怡)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乡村教育的未来?在河南信阳的一间乡村教室里,教师黄俊豪正给学生们播放洋葱学园的动画课程。台下,孩子们被有趣的动画迷住了双眼,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的知识……

  2024年11月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新闻网,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组织开展“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留下的希望——洋葱学园“人机双师”公益帮扶行动》入选。

  黄俊豪是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小学的一名老师,谈及回到这里的初衷,他说:“城市里有许多好老师,不缺我一个,但乡村需要我,我希望能为乡村的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让他们看到更远的世界。”

  但由于乡村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黄俊豪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苦恼和困惑。而公益项目“洋葱助教行动”为黄俊豪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该项目旨在为偏远乡村地区的学校师生无偿捐赠全套数字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包括全套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产品、常态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教研与教学创新培训等服务。就这样,黄俊豪成为了洋葱学园长期公益支持的乡村教师。

  如何将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题讲得轻松有趣?告别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洋葱数学以动画视频、互动课件等形式,用学生能看懂、听懂的方式,让孩子们实现了快乐学习。“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让一些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和老师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看到孩子们的变化,黄俊豪很欣喜。

  不仅如此,黄俊豪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说:“在洋葱的陪伴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其实,黄俊豪和孩子们的故事只是洋葱学园“洋葱助教行动”的一个缩影。十余年来,洋葱学园已为全国超过1.1亿中小学生、336万名教师提供智慧教育软硬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同时公益帮扶超过469万名乡村师生,惠及29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所乡村学校。

  随着智慧课堂、云端资源等的普及,“一块屏幕”悄然弥合着城乡教育的差距。如今,乡村孩子通过指尖触碰即可对接名师课堂,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互动化、个性化的数字教育所取代。这些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向我们证明了,促进教育公平,技术正在架设一条跨越山海的高速通道。(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山东的赵先生颇为不满地说:“我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销售顾问宣称满电状态下可行驶500公里。但随后又建议,为保护电池,充电至80%即可,电量降至20%时应及时充电。这意味着如果想保护电池,实际可用续航里程仅为325公里。”

白衣玫瑰,守护眼健康的“她”力量

每天巡护结束,胡晓春就回到办公室,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一天发生的事情。这些年,胡晓春写下了80多本、超过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写《迎客松日记》是历任黄山‘守松人’坚持下来的传统,日记为接下来的工作留下了资料和参考。”胡晓春说,通过常年巡护,对于如何察看迎客松梢头长势、如何应对大风天气、大雨过后怎样确保水土不流失等问题,他都熟稔于心。“迎客松就像我的亲人。在工作中用心用情,守护好黄山的每一棵迎客松,就是保护好了我的亲人。”胡晓春语气坚定。

江西南昌绣球花盛开 吸引市民打卡

涌动活力与热浪的消费市场,同样在农村寄递物流中得到印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95亿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5%,增速比城镇快1.5个百分点。当然,随着农村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快递进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与短板,眼下看来基础设施是关键,特别是要加快实现村级站点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协调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事务代办中心等为村民提供快递收发服务。

获学校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晒国内外旅游照片?浙江大学相关部门回应

“农资储备比较充足,而且价格也比较稳定。”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位于河套平原,春耕备播工作早在1个月前就开始了。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李杰介绍说,据统计,全旗小麦种子需求量约275万千克,玉米种子需求量约130万千克,向日葵种子需求量约35万千克,各类肥料需求量约10万吨。

让“护企优商”有力度有温度

未来,我们仍需要在早期预警系统“四大支柱”上下功夫。第一是灾害风险知识和管理,即对危害、脆弱性、生计、社会融入和风险暴露等方面进行深入且立足当地的分析。第二是监测检测与预报,即将危害相关信息与暴露度和脆弱性数据相结合,以识别风险并支持决策。第三方面是预警信息传播,即采取迅速有效的行动,建设针对最脆弱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可操作预警系统,并建立反馈机制,解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在理解预警和采取行动方面面临的知识不对称等问题。第四是备灾与应对,即呼吁当地人和组织机构制订各自的应对计划,同时将计划纳入政府管理系统中,考虑气候变化趋势和复合风险因素,定期更新计划。同时,各个部门需充分参与对公众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对早期预警信息的解读和响应能力;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共享、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建立全面覆盖的预警系统,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